|
|
|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思考
|
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随着城市进程和工业的发展,未来我国碳排放压力将逐渐加大,而且我国当前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切实落实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成为我国政府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结构调整和重点发展方向。化工、有色、钢铁、造纸等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多的,这些行业未来面临着效益和碳排放量的一个结构平衡。
碳排放表面上是应对气候变暖的手段,但实质上是根据各国不同的经济实力而制定的额度,是未来世界各国必须遵循的碳排放指标和减排额度。一旦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国际社会对于碳排放额度的共识后,碳排放量将逐渐成为一种标准指标,以后碳排放量可能会和贸易摩擦乃至汇率走势等金融指标走势相关联,碳排放量在未来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排放权可能进一步成为具有衍生性质和流动性的投资工具,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以及投融资、碳指数交易、碳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碳元素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基础因素。国内应加快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争取碳交易的国际定价权,为发展碳衍生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下,随着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主题,以及原油价格的高企无疑将加剧市场对于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需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对于传统能源品种基本面以及原油价格本身具有一定的长远抑制作用。
在经济状况不佳的时期,原油价格与美元和股市的关系变得更加明显,而供求因素和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似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原油价格的金融属性正在逐渐大于商品属性。整个2009年原油市场一直紧密关注股市和美元,原油价格的决定因素在金融部门,而不是原油市场本身的供需平衡。而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削弱原油作为金融属性对资本市场走势的影响,未来原油和黄金、大宗商品走势正相关性以及和美元负相关的趋势可能会有所改变。当传统石化能源的替代品逐渐成为主流,原油价格走势必将回归其商品属性的基本面,而碳金融以及和碳因素相关的衍生品也会逐渐增强与资本市场价格的联动性。
|
 |
|
|